以嶺南文化作南粵佳器——重新了解新時代的廣作紅木家具
清后期廣州十三行
以嶺南文化作南粵佳器
廣作家具蘊含著嶺南文化的精髓,是嶺南文化中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資源。
名廣作紅木立志傳承嶺南文化精髓,傳承東方美學,讓全世界了解新時代的廣作佳器。
名廣作家具
名稱:盛世琺瑯皇宮椅
材料:贊比亞小葉紫檀
包容交融的嶺南文化
嶺南,在地理上意指“五嶺之南”,相當于現在廣東、廣西、海南全境。而現在我們所講的嶺南文化,實際上是歷史上幾次大融合的產物。秦朝時,中原移民進入嶺南,趙佗建立南越國,將南蠻文化和南下的中原文化糅合,形成最初形態的漢越文化。三國時,因戰亂爆發,漢人大規模南遷,給嶺南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藝。南宋時,為避金人南下,中原人再次出現大規模南遷。清末時,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以及沿海口岸的開放,嶺南人紛紛轉向海外謀生,使得嶺南文化從原始的農業文化轉為兼容海洋文化和商業文化。
嶺南建筑
嶺南文化,你可以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的東西,比如飲食上有早茶、粵菜、老火靚湯;建筑有騎樓、陳家祠、余蔭山房。嶺南工藝美術則有嵌瓷 、廣彩瓷、磚雕等。家具的代表則是與京作、蘇作齊名的廣作。
名廣作家具
名稱:草龍曲腿電視柜
材料:贊比亞小葉紫檀
也可以說是一種看不見的精神氣質。在廣州生活了80 多年的黃天驥教授,認為能夠用四個字概括:包容、交融。用飲食來描述,也許最方便我們理解。嶺南文化就像“及第粥”,什么東西都敢放進去,于是就產生一種新的很好喝的粥。廣東人善于接納新事物,就像接納了北方人吃餃子的習慣,把只把它當作一道餐中點心,變成蝦餃。嶺南人好飲“頭啖湯”,順德菜
嶺南美食
嶺南文化善于學習、融合外來文化。廣州人并不太吃羊,為什么叫“羊城”。有一種說法,在晉代有個刺史叫吳修,來到廣州,在惠福路建了一個衙門。一天晚上吳刺史做了一個夢,夢見五個仙人帶著五只羊,五只羊嘴里含著谷穗來到衙門里面,五只羊變成了五塊石頭。此后廣州就被稱為羊城。中原地區的文化在唐代以前比嶺南先進很多,“羊城”,其實是嶺南融合和吸收中原的先進文化的一種象征。
兼收并蓄的廣作家具
名廣作家具
名稱:1.8米松鼠高低床
材料:贊比亞小葉紫檀
明清兩代是嶺南文化發展的高峰期,而廣作家具也在這時奠定文化基礎。廣作繼承了嶺南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質,在保留中式傳統家具的簡練大氣、結構嚴謹的基礎上,借鑒吸收了西方藝術的特征,融入宮廷的華貴與典雅,也表達百姓生活的世俗與務實,形成獨具嶺南特色的東方美學。
名廣作家具
名稱:平面帶柜門博古架
材料:贊比亞小葉紫檀
一方面,廣作家具的結構仍然保留了傳統明式家具的形式,同時仍然使用眾多中式傳統裝飾圖形用以裝飾,例如廣作家具保留了大多的中國傳統裝飾圖案,如云紋、回紋、冰裂紋等幾何紋樣,梅、蘭、松菊植物紋樣,龍、虎、獅、象等動物紋樣,“福慶有余”、“五福團壽”、“麒麟送子”、“三羊開泰”等吉祥圖案。
永華藝術館館藏廣式家具
另一方面,廣式家具又吸收西式古典風格。巴洛克式家具的造型豪華奔放、洛可可家具高雅華貴而崇尚曲線,被廣泛吸收應用,因此座椅的坐面、四腿、靠背、扶手都追求流暢、變化、婉約而華貴的裝飾風格。大量的西方裝飾風格和技術也被吸收,例如玻璃油畫裝飾,搪瓷鑲嵌,象牙雕刻等,從使廣作家具形成濃厚的“粵式風味”。
名廣作家具
名稱:福在眼前沙發(套裝)
材料:緬甸花梨
廣作家具追求豪華美觀效果時,不吝嗇使用材料,因此材料厚實,造型穩重。這符合皇室家具大氣奢華的要求,因此清政府專門設立了“廣木作”機構,以體現王權貴室的高貴和顯赫。廣作家具同樣適合“平民之家”,從設計使用上滿足普通人民日常生活所需。
GUANGZUO
名廣作家具
名稱:西洋花彎腿沙發
材料:贊比亞小葉紫檀
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廣作家具,在今天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。不但因為制作廣作家具的珍貴木材儲備,早就嚴重不足,紫檀、黃花梨等木材已經鳳毛麟角,也因為機械化和流水線生產泛濫,傳統工匠精神的傳統手工藝越來越稀缺。
名廣作家具
名稱:1.98米唐風明韻書臺(套裝)
材料:緬甸花梨
名廣作紅木家具作為“新廣作人“,不但要對傳統繼承,更立志開發和創新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和審美水平的家具,給“廣作”注入新鮮血液,將“廣作”發揚光大。
下一篇:大國崛起 | 盛世同慶 、琺瑯增輝—這盛世如你我所愿
返回列表>>